數字化轉型的背景及企業遇到的困境 在信息化發展迅速的中國,面對后疫情時代,企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增長瓶頸期,企業紛紛開始數字化轉型,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2019年被很多人稱之為“中臺元年”,中臺之所以被當作數字化轉型的救命稻草,本質是因為中臺的復用能力,數據快速服務化輸出的能力,可以更快的實現數據賦能。如果說大型企業還可以搞中臺,那資本、技術、人才短缺的中小企業,想要數字化轉型,采購現成通用性的產品,業務契合度不高,定制化的支撐響應周期長、成本高,阻礙了企業降本增效的初心,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以傳統行業為例,他們需要更多的業務系統,如生產管理、客戶管理、營銷管理、員工辦公等,目前很多企業進行過自己主開發,投入巨大收入效果甚微,因為無法快速試錯,試錯成本也被拉高,因此在內因和外因的作用下,低代碼平臺應運而生。
什么是低代碼平臺? 低代碼應用平臺是采用可視化的應用開發方法,無需代碼、基于圖形化拖拽、參數配置的方式就可以快速搭建業務系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外就已出現低代碼雛形,目前中國低代碼市場已經形成較完整的體系,不論從數據安全、接口集成、數據模型和可視化等關鍵技術上來看都非常成熟。從技術架構來看主要分為三層,底層是PaaS層,主要提供容器、微服務架構等基礎中間件產品;第二層則是應用層,側重于應用構建和集成;最上面一層則是業務層,注重業務場景的覆蓋,尤其是小而多的靈活應用場景。基于低代碼平臺能夠加速業務敏捷創新,實現業務應用快速交付,并且讓沒有IT團隊企業的業務人員也能夠基于低代碼的平臺來快速搭建這個業務系統,管理各種業務活動,比如銷售,運營,采購,人事和項目管理等等。
企典低代碼平臺有哪些優勢呢? 其實低代碼平臺經常出現有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2019年國家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于新冠疫情,利用低代碼技術,僅用了48小時就將健康碼快速上線,并迅速覆蓋了全國25個省級行政區,所以低代碼平臺的交互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堵的。對于低代碼平臺的大致優勢歸納了以下幾點:
1、交付時間快
因為不涉及代碼開發,且可復用現有的應用模板,應用實現時間可以用單位小時來計算,大大降低系統開發的門檻和維護成本。
2、配置靈活
企典低代碼應用平臺具備顆粒度很高的配置選項,可以靈活實現各種業務需求。更能適應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業務、管理需求的變化,可以隨時修改現有的業務流程、業務邏輯。
3、業務需求覆蓋廣低代碼平臺一般可以覆蓋各類常見的業務管理需求(如生產管理、人事管理、進銷存、合同、客戶管理等),只要有數據收集、分析、協作等需求,就可以直接搭建。
4、系統集成
企典低代碼應用平臺會提供一致的開發接口OpenApi,便于將搭建出的應用與其他外部應用集成。比如:與我們MES系統、用友、金蝶財務系統等三方系統進行無縫聯接。
如何運用低代碼平臺搭建企業一體化管理系統 大家都知道,做為低代碼平臺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快速構建數字化系統,那么我們怎么把低代碼平臺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呢?通過我們近5年使用企典軟件低代碼平臺為企業做實施落地的經驗,設計出了一套企業數字化管理體系模型:

一、戰略層管理模型
制定戰略目標:我們在做系統落地的時候,與基層員工接觸,經常發現一些現象:很多員工都不知道從哪里干(缺計劃)、不知道誰來干(缺分工)、不知道怎么干(缺方法)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1、制定目標:目標是對未來的預測,是用來激活團隊信心的,是用來牽引團隊斗志的。
2、目標執行:目標執行是從要我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的一個過程。